古老文明的中國還有其他美好的稱謂神州,華夏,九州。
“中國”一詞所指范圍,隨著時代的推移而經(jīng)歷了一個由小到大的擴(kuò)展過程。當(dāng)《尚書》上出現(xiàn)“中國”時,僅僅是西周人們對自己所居關(guān)中、河洛地區(qū)的稱呼;到東周時,周的附屬地區(qū)也可以稱為“中國”了,“中國”的涵義擴(kuò)展到包括各大小諸侯國在內(nèi)的黃河中下游地區(qū)。而隨著各諸侯國疆域的膨脹,“中國”成了列國全境的稱號。
相傳,我國歷史上排名較好個朝代是夏朝。古時候,黃河流域一帶的先民自稱“華夏”,或簡稱“華”、“夏”?!叭A夏”一詞較好早見于《左傳》襄公二十六年(公元前547年):“楚失華夏”。唐孔穎達(dá)疏:“華夏為中國也”。從字義上來講,“華”字有美麗的含義,“夏”字有盛大的意義,連起來的確是個美好的詞?!叭A夏”所指即為中原諸侯,也是漢族前身的稱謂,所以“華夏”至今仍為中國的別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