冰、凍、寒、涼…
冷 lěng
〈形〉
(1) (形聲。從仌( bīng),冰,令聲。本義:涼)
(2) 同本義 [cool]
冷,寒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畫堂鸚鵡鳥,冷暖不相知?!拙右住稙跻固洹?/p>
(3) 又如:冷香(清雅的香氣);冷泉(清涼的泉水);冷翠(給人以清涼感的翠綠色)
(4) 寒冷 [cold]
布衾多年冷似鐵?!鸥Α睹┪轂榍镲L(fēng)所破歌》
(5) 又如:冰冷(很冷);干冷(干燥而寒冷);冷丁丁(亦作“冷化化”。形容天氣寒冷。也形容身體冰涼;表情冷淡、嚴(yán)肅的樣子);冷噤(冷禁。冷戰(zhàn);寒顫);冷鋪(乞丐居住。也指驛亭);冷節(jié)遺芳(寒冷時(shí)節(jié)開的花)
(6) 冷清;冷落 [cold and cheerless;desolate;lonely]
門前冷落鞍馬稀,老大嫁作商人婦?!拙右住杜眯小?/p>
諸公袞袞登臺(tái)省,廣文先生官獨(dú)冷。—— 杜甫《醉時(shí)歌贈(zèng)廣文館學(xué)士鄭虔》
(7) 又如:冷巷(僻靜的小巷);冷悶(冷落;冷冰冰);冷曹(清冷的官署);冷局(冷落的衙門);冷寂(冷落寂寞)
(8) 冷遇;對(duì)人冷淡 [cool;be cold in manner]。如:冷鼻凹(冷淡無情的面孔);冷臉(冷淡無表情的面孔);冷二郎(柳湘蓮的綽號(hào));冷腸(不熱心于世事);冷心冷面(態(tài)度冷淡,對(duì)人沒有感情)
(9) 生僻;冷僻;少見 [rare;strange]。如:冷字(生僻 不常見的字);冷著(冷招,意想不到的招數(shù)、法子);冷業(yè)(冷僻的行當(dāng));冷眼(別人看不見的時(shí)機(jī))
(10) 突然,乘人不備 [sudden]。如:冷箭
(11) 不暢銷 [not readily marketable]
這《千家詩》還算一半是冷貨,一年不過百把部。——《老殘游記》
(12) 又如:冷書(不熱門的書)。
以“兩點(diǎn)水”為部件的字本義多與寒冷有關(guān),如冷、凍(“寒”字下面兩點(diǎn)亦然)“冫”(兩點(diǎn)水)表示冷的理由來大約自“冰”, 甲骨文“冰”字寫作“仌”,作為偏旁即“冫(兩點(diǎn)水)”。
凍【dòng】 (1)液體或含水分的東西遇冷凝結(jié)。
(2)湯汁凝成的膠體。
(3)感到寒冷或受到寒冷。 涼 【liáng】 【liàng】 【 liáng 】 (1)溫度低 (2)喻灰心,失望 (3)中國西晉末年至北魏,各族統(tǒng)治者在西北地區(qū)建立的割據(jù)政權(quán) 【 liàng 】 放一會(huì)兒,使溫度降低 冰【bīng】 (1)水因冷凝結(jié)成的固體 (2)結(jié)晶成固體,呈結(jié)晶形的 (3)使人感到寒冷 (4)用冰貼近東西使其變涼 (5)潔白明徹 冷【lěng】 (1)溫度低,與“熱”相對(duì) (2)寂靜,不熱鬧 (3)生僻,少見的 (4)不熱情,不溫和 (5)不受歡迎的,沒有人過問的 (6)姓。